各异,心思难测。
散朝之后,淮南王并未急着离开,
而是站在殿外,目光温和地看向方才支持他的韩玉甲、海岳等一众大人。
众人见状,纷纷围拢过来。
淮南王对着众人微微拱手,诚恳道:
“诸位大人,今日承蒙各位鼎力支持,本王感激不尽,
本王深知,这监国之责重于泰山,若无诸位相助,本王怕是寸步难行。”
韩玉甲抱拳道:
“殿下言重了,末将等既已表明心意,自当全力辅佐殿下,
末将相信,殿下定能带领大乾走出这困境。”
淮南王微微颔首,目光坚定:
“韩将军放心,本王既已决心推行新政,便不会退缩。
本王承诺,在监国期间,会广开言路,无论诸位有何建议,皆可直言不讳,
本王定会认真考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海岳上前一步,拱手道:
“殿下,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推行新政恐会触动诸多势力,
殿下还需早做打算,
若是步履维艰,还是先稳一稳为好,先渡过如今难关,
至少,先将各地的政务拦过来,不能让他们各自为政。”
淮南王神色凝重,缓缓道:
“海大人所言极是,本王也深知其中艰难,
但本王以为,新政乃是大乾的希望所在,
即便前方荆棘满途,本王也定要披荆斩棘!
先帝不曾回头,本王亦不会回头!”
一位年长官员面露担忧之色,说道:
“殿下,治理朝政还需一些肱骨之臣,
如今朝堂之上人才匮乏,殿下可有应对之策?”
淮南王沉声道:
“本王记得,去年进京赶考,但逗留在京城的诸多学子还有许多,
他们都可以进入各部衙门,为治理国朝出一份力。”
此话一出,就连站在不远处,一直未说话的林青眼中都闪过一丝诧异,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拉拢天下读书人绝佳的办法!
不用科举就能做官,
想来所有人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必当呕心沥血。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武彦哲终于开口:
“殿下,此举必定让殿下贤名流传士林,对于稳定国朝有大裨益!”
淮南王看着武彦哲,眼中满是欣慰:
“武大人所言,正合本王心意,如今稳定国朝乃是当务之急,
若本王有幸登基,定会轻徭薄赋,以民生为本,
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让大乾百姓过上好日子。”
众人听了淮南王的一番承诺,心中皆感振奋,
他们纷纷表示,定会全力支持淮南王监国,共同为大乾未来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