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的开年,最重要的自然是会试。+x-k,a¢n+s¢h-u+j_u?n+.~c\o¢m^
第一场考试的时间,是在二月初九。这个时间有些太早,北京还很严寒。再加上考试的时间长,多有体弱的举子生病。朱由检对人材向来尊重,曾想过改动这个时间,减少因此带来的无谓人才损失。但是因为此时消息传播速度慢,必须要提前几年通知。所以今年的辛未科没改,仍旧定在二月考试。时间进入二月后,他就开始准备任命主考官。按照惯例,会试主考官应该由次辅和另一位大学士担任。如今的内阁有两位次辅,一位是排名第二的施凤来。朱由检看不上他的能力,把他安排负责军机处,作为自己的传声筒。一位是李国普,负责内阁常务处,处理日常事务,堪称常务副宰相。他对新政是很支持的,朱由检对他也很满意。以他的地位来说,主持会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以后成为首辅培植党羽。但是不巧的是,李国普这时病了。别说主持会试,连内阁的工作都要他人代替。朱由检不得不考虑其他人选,选择其他大学士做主考官。如今内阁有韩爌、施凤来、李国普、杨景辰、徐光启、温体仁、郑以伟和外出督师的孙承宗八位大学士,朱由检一一筛选:『韩爌是首辅,而且主持过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有袁崇焕等人做党羽,不能再让他当主考官。』『施凤来在三年前的戊辰科就当过主考官,同样不用考虑。』『杨景辰倒是没关系,但他以前是阉党,搭配的人选不能和阉党有关系。』这就是朱由检为难的地方,相比李国普来说,杨景辰身上的阉党痕迹太重了,名列逆案八等。上一科的主考官施凤来、张瑞图就有人诟病是阉党,这一科如果再用阉党主试,有可能引起党争。不愿朝堂上出现乱子的他,召来首辅韩爌,听听他的意见。希望这个人能压住东林党,不在这件事上生事端。他向韩爌问道:“会试主考官,朕决定由杨卿主持。”“另一位副主考官,韩卿可有人选?”韩爌闻言颇是惊讶,询问道:“主考官不应由李学士担任吗?”“杨学士可担任副主考官。”朱由检闻言叹了口气,取出一份病历,向他道:“李学士的身体很不乐观,估计难以再回内阁了。”“他连上数份奏疏请辞,已经在准备后事。”韩爌大惊失色,没想到内阁还有如此变局。在当今皇帝推行任期制、对所有捕风捉影的弹劾置之不理后,大明这一届的内阁,前所未有的稳定。所有阁臣都知道只要不犯大错,就能顺利干下去。韩爌虽然有时会觉得受掣肘,却绝不希望改变这种格局。尤其是李国普对他很配合,从未挑战过他的地位。这样的次辅离职,他心里也很惋惜。现在,他要考虑的已经不仅是会试的事情了,还有内阁的格局。琢磨着可能的变化,韩爌道:“李学士若是离职,内阁是否要再补一人?”“现在内阁的事情繁多,人少了忙不过来。”这番话是借口,也是他的感觉。相比以前没有僚属的内阁来说,如今的内阁虽然还没有直接下属,却能通过几个委员会,确定相关领域的大政方针。这比以前只为皇帝写票拟忙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摊事。如果李国普这个常务次辅离职了,内阁的琐事都要由韩爌自己管。他对这种事情当然不乐意,但是更担心杨景辰等人掌握常务处,在内阁和他过不去。所以韩爌现在最大的诉求,就是掌握常务处,最好再添个东林党大学士进来。轻轻敲着御座,朱由检思量之后,说道:“李学士现在病着,朕不想把他撤职。”“内阁现在已有八人之多,再添人不太合适。”既没有完全否定,又说明自己不添人的原因。韩爌听得嘴角一阵抽搐,因为他真不觉得内阁现在有八个人——在外督师的孙承宗不说了,施凤来、徐光启负责军机处的事情,可以说是专门给皇帝的军令拟旨意。内阁实际干活的,也就只有五个人。这么少的人手,这么多的事情,难怪他觉得忙不过来。如果李国普去了再没有人补充,内阁真正干活的,那就只有四个人。到了那个时候,杨景辰联合温体仁就有可能和他抗衡,这是他更不愿看到的局面。所以他一心增加大学士,在内阁多一个自己的人。琢磨着皇帝的意思,韩爌道:“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