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问,伏启文轻轻摇了摇头,模棱两可地说道:
“臣以为,此事或许是卷宗记录有误,也有可能是臣的探查有误。”
说着,他顿了顿,继续道:
“不过,在臣面见陛下之前,掌管极光阁事务的孙长余公公,倒是跟臣说过一件事。”
接着,伏启文并未有任何隐瞒,将孙长余告知他,关于路上遭遇五名武道大宗师高手围杀,继而那五名高手又被秒杀的情况一一讲出。
元武帝听完他的话,原本平静无波的情绪,倒是有了那一丝波澜,沉吟说道:
“威势临近天人之境的一刀斩杀两名剑客,悄无声息地以指劲隔空镇杀三名武道大宗师……”
元武帝口中说着,但并未对此事有什么其它的评价。
“臣以为,殿下也许并非表面所见的那般简单。”
伏启文略微回忆片刻,道:
“殿下在面对臣时,无论是行事说话,皆是没有半点拘谨约束,相反不论是对天锦卫的其他公公还是臣,言语间皆是颇为随意,甚至臣隐隐有一种感觉……”
说到这,伏启文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稍稍一顿,皱纹深重的额头微微皱起,似是在斟酌词语。
见状,竹帘后的身影似乎是有了一点兴趣,主动问道:
“给朕说说,是什么样一种感觉?能让爱卿竟然如此纠结。”
闻言,伏启文沉默一会,但还是开口道:
“臣并不确定,但感觉,殿下似乎有些……看不起臣,自始至终根本未将臣放在眼里。”
此话一出,竹帘后的身影面显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才冷然出声道:
“噢?他竟然如此跋扈,目中无人?”
伏启文却是又摇了摇头,道:
“倒也不是说殿下嚣张跋扈,臣从未见过在某人身上有过这种感觉,殿下待人接物并无异常,只是就是骨子里有些……并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的感觉。”
此话一出,大殿之中静默了片刻。
竹帘后的身影沉吟不语,伏启文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话说得太重,当即拱手道:
“陛下其实无须在意,这也许只是臣的一种错觉,殿下屈居小城这么多年,可能有些机遇,但或许尚见识浅薄,并未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有此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闻言,元武帝微微颔首,似乎倒是对伏启文的这番解释有些认可。
他目光朝不远处老太监手中的玉盒看了一眼,目光沉敛,道:
“原本臣只以为他是一个小武馆的学徒,打算让他做一个闲散的皇子,赐予他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也算是弥补他二十年孤苦遭遇。”
“但从如今的情况来看,他或许应该不会轻易甘心于此。”
说着,他的目光透过竹帘,看向伏启文:
“启文,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处置他?”
伏启文目光微微变幻一阵,随即轻轻摇头:
“臣不敢妄言。”
闻言,元武帝也未多问,目光落在身前小案上摆着的三封明黄色的轴卷。
想了想,他目光看向最中间的那封轴卷,一直侯在旁边的老太监见状,当即走过来将其拿起。
“将这东西交给启文,关于八皇子的事情,朕便交由启文全权负责。”
元武帝目光看着老太监将轴卷交到伏启文手上,缓缓道:
“朕最近一段时间都需要闭关,无暇处理此事,这上面都是朕暂时列出对八皇子的安排,希望启文多多上心。”
而这时,伏启文手中握着轴卷,脸色却明显有些不解,问道:
“陛下为何说的是八皇子?”
竹帘后的身影则是平静地解释道:
“偷换皇子的事情还未盖棺定论,朕与挚儿这么多年的感情,也并不能单以血缘而论。”
“二十年前,挚儿尚且只是婴儿,皇子调换之事与他无关,况且,这些年来挚儿为朝中事务做出不少功劳,朕若因此事迁怒于他,倒是显得朕刻薄寡恩。”
“所以,此事朕还得再考虑考虑,只能暂时委屈静妃的儿子。”
闻言,伏启文收起脸上的疑惑,并无任何异样,只是颔首行礼道:
“陛下宅心仁厚,有此考虑理所应当,是臣思虑不全,有些愚昧了。”
元武帝摆了摆手,忽然笑道:
“启文,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我们之间不必如此生分。”
“承蒙陛下厚爱,但君臣有别,臣不敢逾越。”
伏启文轻轻躬身,随即,他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