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二日,郑二郎给郑老三送去了十两银子,这件事就算过去了。2?完#本;神&|站?^ a?)追3§?最>|新3&?章#节¨
京城,朝堂之上,文宣帝皱着眉看着近来的奏章,各地的旱情非常严重,粮价更是平常的十倍不止,如此下去,灾民会越来越多,容易引起民变。可平时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一众大臣却连个好章程都拿不出来,每天上朝都是讨论再讨论。
最后是徐州刺史高肃(高长恭),拟了个章程,由全国百亩以上之富户,每亩按五两捐银,商户按店铺大小,每户二百两至一千两进行纳捐,朝廷着人去海外和陈国等地购粮,在购粮期间,由各地方官府开粮仓施粥,至少保证每日二次,以防止灾民饿急生变,文宣帝大喜,直赞其为国之栋梁。
当日就下旨,富户们叫苦不堪,灾民却感念皇帝大恩。文宣帝着安德王高延宗,徐州刺史高肃,分别出使陈国和海外购粮。
书房内,“四爷今日之决定,与平日韬光养晦的作风可是大相径庭。+j-i/n·c?h_e.n^g*h,b·g\c′.\c*o^m!而且还接下海外购粮的旨意,这海上可不平静,流寇匪患猖獗。”尚明今日对高肃在朝堂之上的决定,不置可否。
“这几日听到看到的都是灾民的惨况,身为大齐子民,总要为这些人做点事,此事还不至于引起非议。倒是你近来无事,要不要与我一起出海去看看,也可以寻个异族美女回来。”高肃与这个异姓兄弟更为亲近些。
“四爷放过我吧,我对女人没兴趣。不过去海外,还是要去见识一番的。”尚明也很想出去看看。比每天面对朝堂里的老夫子们强多了。
“四爷,风行有事禀报。”风行站在书房门口。
“进来。”
“四爷,是关于郑欣儿的事。”风行看了四爷没吱声,就继续说着,“在这个郑欣儿的提议下,郑家村大部分人家,都保住了三十石粮食,这次的徭役对郑家村的影响非常小。而且在秋收前,郑欣儿已经为家里存了至少三年粮食,院子里种的粮食不但没有损失,一亩地还收上来四石。>*3{<8¥看!书o网<\ -¤÷追{¨最^*新>¤章?×a节`”
“她是怎么做到的?”斛律尚明听是欣儿的事,本就很感兴趣,现在又听到整个郑家村在这次旱灾中,每户竟还可以交上三十石粮,可见收成比其它地方好了很多。
风行看四爷并没有出声制止,就解释着,“回九爷的话,这郑欣儿放弃了大部分的田地,只专心照顾十亩地,这十亩和往年一样每亩收了三石的粮食,其它的地全旱死了。”
“弃卒保帅,果然只有她能想的到。”尚明听到这法子如此简单,直叹自己怎么没想到,更叹那些朝堂上的大臣,一个一个的都是吃闲饭的。
“这法子虽然简单,可却没有人能想得到。如果早点想到,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如果他能身为男儿身,将救万民于水火。”高肃是真的为欣儿惋惜。
“以她的个性,未必会入朝为官。”尚明觉得欣儿个性洒脱,不会喜欢朝堂的尔虞我诈。
“就近段日子探子回报,欣儿是只在乎她的家人,就这个法子也是怕家人成为众矢之的,不得已才知会郑家村的里长。”高肃也觉得,欣儿在农家生活,可能会更快乐。
这件事在高肃和尚明的心中一晃而过,两人都没太在意,各自为明日的起程去做准备。
这边欣儿正在为家人能允许她出行,而努力中。
“爹,您就让我去吧,顺着汴水一路乘船就是海州三塘码头,我已经从哥的书上确认过了。一去一回只要十天时间。入冬前一定赶回来。”欣儿已经劝了有一个时辰了,可郑二郎还是不同意。
“不行,现在外面那么乱,要是你出了什么事,让爹娘咋办?你还要一个人去,更不可能。”郑二郎这次是铁了心的拒绝,这个小女儿每次做事,都是为了这个家,但这次真的是太危险了,不能由着她。
“爹,这是老神仙让我去的,因为那个三塘码头有我要的东西,这都是为了明年做准备,我非去不可。”欣儿也是没办法了,只好再搬出神仙,希望郑二郎能同意。
看郑二郎的神色有所松动,欣儿赶紧再劝,“爹,老神仙说了,此行会一切顺利,不会出事的。到时会让我得到想要的东西。”
“真是神仙让你去的。”李氏虽然担心,但如果是神仙的指示,还是要听的。
“是啊,神仙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家,如果我不去,他不高兴了怎么办?”欣儿啊,为了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