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洛克菲勒接着说道。
“伦敦金融城先进的金融结构,有诸多原因,比如它那近乎独立于英国的城邦式体系。但伦敦金融城的骄傲里,必定有劳合社保险的一席之地。”
“你这话我有点明白了。”
“没错,劳合社保险就是伦敦金融城信用的象征。劳合社保险从未出现过违约行为,而且保险费都是经过精确计算,按时支付给对方。”
“但华尔街可没有这样的骄傲。摩根大通银行的摩根会长?他确实很了不起。但比起华尔街的骄傲,他本身就是光芒万丈的存在,他就像是华尔街的帝王。但这并不是能让人产生那种特定骄傲的东西。”
“但信用法不同。”
《沃尔多夫 - 阿斯托里亚协定》,大型银行会为了构建健康的金融市场而齐心协力吗?
更何况,美国在那段时期,中央银行要么不存在,要么力量微弱,是典型的自由放任主义国家。
这些银行家们毫无骄傲可言,就像饿狼一样,只知道追逐资本。
而信用法,却奇妙地激发了他们的某种骄傲。
“这么说吧,MFK对冲基金公布信用评级的时候,连一个抗议电话、一封抗议信都没有。”
“这可太厉害了。”
“砰砰”,洛克菲勒行长把燃尽的烟头扔出窗外,又拿出一根新的点上。
“你把一群野兽变成了人,是你在华尔街画上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听着洛克菲勒这番认真的话语,杜鲁门·摩根再次深受触动。
“你过奖了。”
“所以,到底为什么把我带来呢?”洛克菲勒行长一脸严肃地问道,眼中却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杜鲁门·摩根微微一笑。
“就是那部信用法(Credit Act),希望你能在这次海牙和平会议上提出它。”
“……什么?”
“我们华尔街现在也该走向世界了。海外的大型银行对我们的信用法也赞不绝口。我们正呼吁各国金融界,让他们学习我们的信用法。”
“确实,有摩根家族的影响力,你又动用了国税局,再加上你的公正之心,才成就了这部稳固的法律,或许也只有我们‘美国’才能做到。”
“是的,所以我们想让国际信用法与国际法接轨。要是国际信用评估机构诞生,你觉得谁会第一个注册呢?国际法律师们可比美国法律界更加严格公正。”
洛克菲勒行长不禁感叹道:“……肯定是我们美国的信用评估机构。”
“没错。”
“所以,你是想让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也就是我,来提出这个信用法?你可真够狡猾的。”
让因信用评级被评为A级而“深受打击”的标准石油所属的洛克菲勒家族来提议信用法?没有比这更具说服力的了。
“你就当帮我个忙吧,我记着这份人情。”
“这话你可得说到做到。”
“好歹我也是信用评估机构的负责人。”
“哼。”洛克菲勒行长一边嘟囔着,杜鲁门·摩根嘴角微微上扬。
“只要能通过,回报肯定很丰厚。”
>>> 荷兰,海牙会议场的休息室
“格里克斯部长,好久不见。”荷兰法学家托比亚斯·阿塞尔,正与美国司法部长格里克斯交谈着。荷兰人对国际法向来引以为傲,而阿塞尔在其中更是以严谨著称,甚至可以说他对国际法怀着一种使命感。
“我很好奇,你找我到底有什么事呢?”
“我今天来找阿塞尔法学家,是因为这封信。”格里克斯司法部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的副本,递给阿塞尔。
“这是什么内容?”
“这是整理了本次海牙会议值得讨论主题的信。有人交给我,我觉得还挺有用的。”
“哪里……”阿塞尔戴上放在一旁的眼镜,仔细地读起信来。然而,随着他的目光不断向下移动,他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随后陷入了沉默。
“嗯……”
整整30分钟,阿塞尔反复研读这封信。
格里克斯司法部长耐心地等待着,首到他完全读完并认可。
因为他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封信时,也和阿塞尔一样,反复读了好几遍。
沉默持续着,安静得能听到秒针走动的声音。滴答,滴答。
两个小时过去了,阿塞尔终于将目光从信上移开,看向格里克斯。他那复杂的眼神,透露出他内心的波澜。
“这是哪位天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