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一生小说网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200章 又有新发现

第200章 又有新发现

,韩成却已再次执笔,在地图上描绘线条。!2,y,u,e¨d\u..-c.o?m!为避免影响日后应用,他特意采用虚线标注。

“韩成,这是否就是你说的寻找土豆、红薯的路径?”朱元璋静立一旁,待韩成绘毕,才缓缓发问。

韩成轻轻颔首道:“正是这条航路无疑。”

他抬手指向南美大陆:“土豆与红薯大抵便分布于这片区域。”

接着又描述起他们的行程:“我们从瀛洲海峡启程,途经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穿越印度洋,越过莫桑比克海峡,再绕过好望角……”

韩成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依照自己绘制的线路,向朱元璋父子详细解说。

由于有了地球仪的帮助,一切显得一目了然,朱元璋父子听着他的话,再也不似从前那般迷茫,对这条航路有了明确的认知。

也正因有了地球仪,当他们重新审视韩成所绘航线时,才真切体会到苏伊士运河的价值所在。

若是能在此开辟一条运河,此次远行岂非能节省许多路程!

“韩成,此事有些问题。”朱元璋凝视地球仪片刻后,察觉到异常,转向韩成发问。

“既然地球呈球形,为何不能由我大明向东航行,横跨太平洋直抵美洲呢?这岂非更为便捷?为何要绕这么大一圈?”

说罢,他又指向地球仪上的大明与美洲位置。

朱标闻言,静静注视地球仪,陷入沉思。

韩成微微点头:“若按你所说,确实会省下不少路程。”

从这条路径出发,存在诸多隐患。

首要的问题在于,沿途能补充物资的地方寥寥无几。

到了后段,更是几乎无法取得任何补给。

以现有的能力衡量,此路途风险极大。

稍有不慎,出征者便可能全军尽墨。

此外,开辟航道还需具备经济效益。

缺乏经济支持,即便航道畅通,也终将因亏损而被废弃。

毕竟没人愿意长期从事亏本生意。

然而我所标示的这条航路有所不同。

此路一路向前,沿线多数区域有人居住。

连通南洋、西洋等多个地域。

有人烟便能补给、交易,获取丰厚收益。

即便需穿越大西洋,所涉距离也较其他路径短得多。

更为稳妥可靠。

表面上看似遥远,实则成本最低且最高效。”

听到韩成如此阐述,朱元璋与朱标点头领会其意图。

“依你之见,一路向北经白令海峡前行也非明智之举?”

韩成答道:“并非完全不可行,只是极为不划算。

在北方更多地区尚未充分开发的前提下,不如直取太平洋便捷许多。”

朱元璋听后,沉默不语,目光停留在地球仪上,思绪翻涌。

韩成与朱标察觉到他的沉思,便安静地站在一旁,不敢打断他的思路。

片刻之后,朱元璋深深呼出一口气。

“韩成,咱们就这么定了。以后两路航程都要开展!

要么就先专注于太平洋这条线路。

这条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取土豆和红薯这两个宝物!

只要能把它们尽快带回国内,这对朕,对大明来说都是值得的!

没什么亏可吃。

越早把它们弄回来,大明就越早能解决更多人的饥饿问题。

百姓有饭吃,大明的负担就会轻很多啊!

即便将来有了土豆和红薯这种高产作物,这条航线停了也没关系。”

粮食问题对朱元璋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能大幅增产的作物,他对此抱有极高的热忱。

韩成听到这里,虽未多言,却默默点头表示赞同。

若是为了早日得到土豆和红薯,朱元璋的决策也合情合理,无需指责。

不过,提到这个话题,韩成心里隐约泛起一丝忧虑。

并非忧虑寻觅不到这两物,而是顾虑这个时代所产的土豆与红薯,与未来经过繁复改良的品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其产量远不及后世那般令人震撼。

倘若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终将其种子带回,种植后却发现成果**,那可真是糟糕至极。

回忆起朱元璋初闻土豆、红薯高产时的欣喜模样。

再观当下的老朱,为了获取它们不惜穿越太平洋,全然不顾后果,韩成愈发感受到一种紧迫感。

若真有差池,差距悬殊,老朱必定自责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