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们来接你们回家
第一百二十一章 我们来接你们回家
徐应怜正在给刚满月的小朝阳喂奶,念槐蹲在院子里,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衣服样子,嘴里还念念有词。{?;新?¢完D}^本\神.站[} (追_最@新%¨~章D节-?
“寻洲!电话!”徐应怜朝里屋喊道,一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
孟寻洲从账本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快步走向堂屋角落那台老式电话机。
这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部电话之一,平时多是公事往来。
“喂,红旗大队会计室。”他习惯性地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杂音,接着是一个颤抖的女声:“寻洲?是寻洲吗?”
孟寻洲的手指突然收紧,指节泛白。
这个声音,他已经四年多没听到了。
“妈?”他的声音哽住了,“是您吗?”
徐应怜敏锐地察觉到丈夫语气的变化,抱着孩子走到门口,担忧地望着他。
“好,好,我知道了......”孟寻洲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几乎成了耳语,“我们这两天收拾一下......嗯,等你们。”
电话挂断后,孟寻洲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眼镜片上蒙了一层雾气。
“怎么了?”徐应怜走上前,空着的那只手轻轻搭在丈夫肩上,“谁的电话?”
孟寻洲转过身,脸上的表情复杂得难以形容——震惊、喜悦、迷茫交织在一起。
他摘下眼镜,用袖子擦了擦,声音沙哑:“是我妈。家里......家里平.反了。”
徐应怜倒吸一口冷气,怀中的小朝阳似乎感受到母亲的紧张,不安地扭.动起来。
“爸妈都=官复原职了。”孟寻洲继续说,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们......他们过几天要亲自开车来接我们回家。”
“回家?”徐应怜重复着这个词,感觉舌尖发苦,“回市里?”
孟寻洲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是啊!应怜,我们可以回城了!孩子们可以在市里上学,住楼房——”
“那缝纫社呢?”徐应怜打断他,声音比她预想的要尖锐,“我刚和皮埃尔签了合同,姐妹们还等着去苏州学习......”
孟寻洲的笑容僵在脸上。`s·h`u*w-u-k+a*n¢.`c?o?m!这个问题显然还没进入他的思考范围。
“我们可以再商量......”他含糊地说,“也许可以找人接手?或者......”
院子里,念槐丢下树枝跑进来:“爸爸,什么是抽水马桶?”
徐应怜看着女儿沾满泥土的小脸和粗糙的布鞋,突然感到一阵心痛。
“寻洲,”她轻声说,“我们得好好谈谈。”
那天晚上,孩子们睡着后,夫妻俩坐在院子里,就着一盏煤油灯长谈。
“我不是不想回城,”徐应怜绞着手指,“但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亲手建立的。缝纫社的姐妹们信任我,皮埃尔的订单刚签下来......”
孟寻洲握住妻子的手:“我明白。但想想孩子们的前途——市里的学校、图书馆、少年宫......”
“我担心的正是这个。”徐应怜抬头直视丈夫的眼睛,“你父母会接受一个农村媳妇和两个乡下长大的孙子吗?”
孟寻洲沉默了。
“这次不一样,”他终于开口,“家里平.反了,一切都过去了。爸妈年纪也大了,他们想要儿孙绕膝......”
“如果他们要的只是你和孩子呢?”徐应怜一针见血地问,“如果我留在农村继续经营缝纫社,你带着孩子们回城,他们会更高兴吧?”
月光下,孟寻洲的脸色变得苍白。这个可能性显然击中了他的软肋。
“我不会和你分开,”他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们一家人必须在一起。”
徐应怜靠进丈夫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
她知道这个承诺有多重——孟寻洲是独子,父母的期望一直是他肩上的重担。
“睡吧,”她轻声说,“等见到你父母再说。”
三天后,一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缓缓驶入红旗大队,引来全村人围观。
这种高级轿车在县城都少见,更不用说偏远的农村了。^1,7?n′o·v~e?l+.\c^o/m,
徐应怜站在院子里,看着车子停下,心跳如鼓。她特意穿上了那件见皮埃尔时做的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