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太子的争夺只会发生在刘启几个儿子身上,但耐不住他非要搞出点多余操作】
【七国之乱前夕,刘启的弟弟梁王刘武来朝,就是那个硬拖住吴楚两国大军的梁王】
【宴席上,两个人把酒言欢,刘启喝多了,开玩笑:“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兰_兰+闻^学_ ?已?发¢布+最`欣¨蟑!踕+”刘武当时是连连推辞,心里却不平静,特别是窦太后的宠爱,让他对皇位起了觊觎之心】
西汉汉景帝二年
刘启恨不得甩自己两个大嘴巴,喝酒误事啊!那么随嘴一说,竟然引起了麻烦。
天幕前面也没说我这个弟弟搞出什么事来呀,还帮我挡住了七国之乱,唉,希望他后面没真的引出什么大麻烦吧。
那么喝酒到底好不好呢?对于老刘家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还是刘启,有一天他因为高兴喝的大醉,休息的时候想起了自己一个爱妾程姬,于是叫人把她喊来侍寝。
实在不巧,程姬当天来了月事,但她又不想放过这个和皇帝贴贴的好机会,于是她让自己的侍妾唐姬顶上。
醉酒的刘启哪能分辨,再加上晚上光线昏暗,一切都这么顺理成章。
等到刘启酒醒了大半,他终于发现,身边人并非程姬,而是虽然见过,却叫不上名字的女子。_如\文+徃¢ /追\蕞,鑫?璋!劫\
只此一次,就让唐姬怀了身孕,生下了刘启的第六子,后来刘启给他起名刘发。
司马迁在史记中:“己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命曰发。”大家明白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吧?
当然,刘发他也不重要,他被封在长沙,为人纯孝,实际上没干出什么大事。但他的后代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那就是刘秀。
(孔融反驳曹操禁酒令的时候,用过这个例子,简首生草)
………
【当时窦太后想说服汉景帝以“殷道亲亲”为名立刘武为储君,于是汉景帝询问袁盎等通晓经术的大臣】
【他们极力反对,声称大汉己经有了明确的传位制度。袁盎等人亲自入宫面见太后,用宋宣公故事说服了她】
【刘武回到封地后,听说自己的太子之位被袁盎给搅黄了,于是愤怒的他就派出刺客去刺杀袁盎】
【刘启听闻自己的大臣被刺杀而亡,当时就怀疑梁王,后来又派人追查线索,一路找到了梁国】
【最终梁王刘武把手底下几个指挥刺杀的臣子交了出去,后来又请人向窦太后和汉景帝求情,看在窦太后的面子上,刘启放过了他】
西汉汉景帝三年
这个时候的刘启可没那么好说话,哪怕刘武在七国之乱下立下功劳,你的好哥哥也不会放过你的。¢优^品¨晓_说~王′ ¢毋*错^内′容?
刘启有心想查办梁王刘武,可窦太后早有预料,跑到他这儿大哭大闹,无奈之下他也只能暂时忍着。
【这个窦太后,和前面的吕后和薄太后相比差远了,后面她也引出了很多乱子】
【汉景帝九年,过去的皇太子刘荣(庶长子)因为失去恩宠,被废为临江王。他在封地为所欲为,甚至侵占宗庙之地为自己兴建宫室】
【刘启派中尉郅都审讯刘荣,郅都此人刚正不阿,严守律法,由他审案很快刘荣恐惧,畏罪自杀】
【窦太后因此怨恨郅都,将他革职归乡。刘启没有硬顶着母后,但他暗地里让郅都去做了雁门太守,不必来长安领旨,首接去抗击匈奴吧】
【郅都先前就在边境为将多次打击匈奴,匈奴对郅都恨之入骨,他们在汉朝内地西处散布不利于他的谣言】
【窦太后听到后,正好报仇,她不加追究分辩,立即下令逮捕郅都。刘启知道郅都冤枉替他辩解,想要释放他。但窦太后不忘旧恨,坚决不许,在她的蛮横干涉下,郅都被杀,匈奴再次入侵雁门】
【汉武帝建元元年,马上改革推行建元新政,窦太后作为过去的人,依旧坚持黄老学说,对所谓的新政有所不满】
【被打击的旧贵族势力,纷纷开始散布谣言,窦太后听闻认为新政不仅无用,反而还打击了她太后的威信】
【建元二年,赵绾上书武帝,勿将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也就是窦太后。这无疑惹怒了窦太后,她暗地里找到新政带头人赵绾及王臧的过错,将他们下狱】
【很快,二人自杀,窦太后趁机罢免丞相窦婴,太尉田鼢。全部换上了符合自己黄老学说的心腹大臣,汉武帝刘彻初次改革就此失败】
西汉元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