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业陷入了两难之中,这种关键时刻,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最终他还是贪图金陵的王气,选择了薛仲璋的策略】
大唐贞观
李勣苦着脸:“这小子犯什么大病呢?他是不是还想着划江而治?一步步打天下?”
明明那檄文写的那么好,只要一路奔向洛阳,号召众人起兵反武,周勃陈平的伟业就在面前了。\幻~想`姬? _无~错^内?容!
硬拖在南方,等到朝廷大军准备好过来,那可就要战场上见真章,不是他看不起自己儿子,就凭这些人肯定弄不过朝廷正规军的。
“徐家要亡了。”
【李敬业向南攻打润州(镇江),好不容易攻克,朝廷的30万大军就来了,他只能马不停蹄的往北迎战】
【李孝逸进军至临淮,此人才能并不出众,只初攻都梁山不利,便畏缩不前,不过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听劝】
【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劝告他,作为王师,停止不前,不仅会助涨叛军气焰,而且会引得后方不满。作为宗室挂帅的您,必然讨不了好,因此必须奋力向前】
【李孝逸深以为然,率军急速渡过淮水,在南岸斩杀尉迟昭】
【对于是否要攻都梁山,薛克杨说:“韦超虽然据险而守,但兵力不多。如果我们分兵就会被逐个击破,先全力攻下都梁山,之后淮阴、高邮之敌都会不战而降】
【魏元忠又说:“应该由弱至强,攻克都梁山后,不能先和精锐的李敬业军作战,可以转头打淮阴的李敬猷,此人赌徒出身不懂军事。¨微?趣-小?税, `哽·薪,醉\全*”】
【李孝逸皆从谏如流,唐军先击败了都梁山的韦超,随后打的李敬猷只身逃跑,最后和李敬业在下阿溪隔河对峙】
【最初唐军几次进攻皆失利,李孝逸决定撤退,魏元忠与刘知柔坚决请求决战,并献上计策:“此时顺风加之芦荻干燥,可用火攻。”】
【李敬业军长久作战己多疲惫,没能及时探查,面对火势营地都被波及。随后,唐军趁着火势进攻,扬州军大败】
【李敬业等人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却突遇大风,其部将王那相反叛,他砍下李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首级向官军投降。之后余党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捕获,斩首】
大唐贞观
尉迟恭发现跟自己同姓的人,他好奇问道:“这不会是我的后人吧,这死的也太草率了,什么也没干啊。”
程咬金翻了个白眼:“这是重点吗?现在最重要的是武则天,可是一手掌控朝廷了,吕后之事要重演了。”
“你是说大规模杀害宗室?”
“那肯定啊,说不定功臣之后也讨不了好,所以你别管后不后人的,都得完。,d,a′w~e+n^x`u¨e~t_x¨t-.\c^o`m^”
大明洪武
朱棣点评:“李敬业贪图金陵王气,失败也很正常,可惜了骆宾王这位大才。”
“骆宾王真的死在乱军中了?”
朱柏觉得也很可惜,他可是学过那咏鹅呢,简单又好学。
“这倒不一定。”
朱元璋摇了摇头,他曾听说过骆宾王逃到南通隐居到70岁才死,据说附近还有墓呢。
“众说纷纭啊,《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和天幕说的一样,但是其他的有说逃到南通的,有说投江而死的。”
【仅仅两个月扬州叛军就失败了,朝廷中枢也被武则天清洗一空,武则天此时己大权在握】
【到了第二年(685年)正月,武则天改元垂拱,让天下人宣告皇帝垂拱而治,同样是这一月,老臣刘仁轨去世】
【垂拱元年三月,武则天又把李显折腾去了房州,后来于全天下颁布自己亲自写下的《垂拱格》】
【五月,武则天又下诏让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向朝廷自荐,拉拢寒门士族支持自己】
【这一年虽然表面上一切平稳,但武则天知道平静下是暗流涌动,反对者们正在暗中勾结】
【为了将反对者一网打尽,武则天开始了动作,她决定先测试自己的儿子李旦,在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声称要还政于皇帝】
【李旦太了解自己的母亲了,果断经受住了诱惑,坚决上表推辞】
大明永乐
朱棣对着众人说:“李旦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啊,一生两次登基,三次让位,不争才是争。”
三个儿子互相看了两眼,都搞不清楚老爹是不是在点自己。
朱高炽:是不是要让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