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坐落于北京昌平区天寿,是世界文化遗产。-q+s\b!r,e¢a¨d,.¢c/o+m·#明十三陵#京郊游】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忽然听到他大明的名号,先是一愣:十三位皇帝?难道大明只传了十三代吗?
接着十分疑惑不解:不是?他大明定都应天,帝王陵墓怎么会在北京?
朱元璋放下手中奏折,起身踱步往殿外走去。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叫明十三陵?另外三位又去了哪儿呢?】
朱元璋震怒:哪三个后人混得这么差,连帝陵都没进去?
朱元璋刚出殿外,恰好此刻朱标来向朱元璋禀报政事。
“标儿,政事不急,”朱元璋摆摆手,拉着朱标一起坐在殿外长廊:“你先和爹一起看看,哪三个不孝子孙连帝陵都进不了,真是废物!”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明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于永乐七年开始命人修建的皇陵,坐落于北京的天寿山。】
等等?朱元璋眼睛瞪得像铜铃。
明成祖谁?朱棣?
朱棣夺了标儿的皇位,还迁都北京?
“来人,给朕把朱棣五花大绑抓过来。×新?,完;(本·~ˉ神?{站£& ±./首|发-/”朱元璋面容一冷,狠狠地抛出了这句话。
“是。”身边侍卫领命。
“父皇,您消消气,西弟不是这样的人。”朱标一边给朱元璋顺气,一边安抚道。
眼见侍卫气势汹汹而去,朱标连忙拦住:“把孤的弟弟好生请过来,不许绑。”
侍卫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听谁的。
悄咪咪看了一眼朱元璋,发现皇上并没有什么反应,瞬间了悟:
皇后娘娘在就听皇后的,皇后不在就听太子殿下的,宫里面谁不知道陛下心里这两位分量最重呢。
天幕可不管古人如何反应,依旧继续播放着: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第一位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和朱标二脸疑惑:一个碗勉强能理解,他自己/他爹当初做和尚就是拿着碗化缘,这一根绳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扫灭元廷成立大明之后,选择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作为国都。
其于洪武三十一年在南京病逝,庙号太祖,死后与马皇后合葬于南京紫金山明孝陵。】
朱元璋听完天幕所言,百思不得其解。
他自己是洪武三十一年死的,那他死的时候七十一岁,那时候标儿正当壮年怎么会被朱棣那小子抢了皇位?
【紧接着天幕上突然出现一张巨丑的鞋拔子脸,还贴心地配了“明太祖朱元璋”六个大字。]幻£?想_姬ˉ +已μ发?布%$;最×]新§t¨章.节?
这张鞋拔子脸占满了整个天幕,长脸,颧骨突出,尖尖的下巴像个月亮一样向外凸起,嘴唇尖且厚。】
民间,有小儿在院子里玩耍,忽然抬头看见这张鞋拔子脸,竟被活活吓哭,哭着跑回屋里找娘。
...
大秦,咸阳宫。
嬴政抬头望着天幕上朱元璋的鞋拔子脸,哂然一笑。
虽然他不知道这朱元璋的功绩,但开国皇帝向来是文治武功必有其一的。
这天幕上的朱元璋画像明显被丑化过,正如他嬴政被六国余孽污蔑成了一个阴险狡诈无恶不作之人一样。
再说了,就算朱元璋真长得和画像上一样又如何?
开国之君,乱世英雄,能建国立业,样貌有些许缺憾又何足挂齿?
大汉,未央宫。
刘彻冷不丁瞧见天幕上的鞋拔子脸被吓了一跳。
刘彻好美妇人、好美少年,换句话说,他是顶级颜控。
“这个朱元璋真实诚,”刘彻咕哝道:“真长这副尊容也可以让画师美化一下。”
说着,刘彻吩咐太监传宫内的画师觐见。
“你们每人给朕画一副画像,”刘彻对面前跪成一排的画师说道:“这画像呢,既要像朕,但又不必十分像朕。”
画师们很少面圣,听不懂圣音,面面相觑:这......这到底是要像陛下呢,还是不像呢?
太监见画师们愚笨,赶紧说道:“陛下龙章凤姿俊朗不凡,你们能画出一半可就了不得了!”
画师这才明白,这画像既要画得如天神下凡一般俊朗,又要能看出陛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