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一生小说网 > 大明:我朱雄英,和老朱密谋谋反 > 第12章 民心如水

第12章 民心如水

“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朱元璋一愣,随即摇头笑道:

“朱小子,朝堂上的事不是这么简单的。¢兰~兰*文*学\ ′首~发~”

“以工代赈之举,早在唐宋便有了先例,朝堂上兖兖诸公,又怎能不知?”

“以工代赈,确实可以省下一笔雇佣河工的钱粮。”

“当然也可以按灾民之心,不至于有人生事。”

“但是朱小子,疏浚河道,整修河堤,非是一朝一夕之事。”

“若是河工干到一半,大水退却,那数百万亩良田难道要慌着不成?”

“今年秋粮歉收已成定局,难不成也让明年的粮食歉收?”

“一介书生之见也。”

朱元璋摇头暗笑。

心中却也升起一股淡淡的失望。

果然盛名之下,实在难付。

标儿认为此人是不世出的大才。

也不过如此而已。

想到这,朱元璋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刚想略过这个话题,却一眼便看到,朱雄英老神在在的品着茶水。

看着朱雄英脸上那泰然自若。仿佛胸有成竹的表情,朱元璋心中一动,疑惑道:

“朱小子,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朱雄英笑笑。

“我的想法已经说了,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至于洪武皇帝能不能用好这八个字,就不是我一个反贼能够管得了的。_a-i/l+e·x^i?a*o~s_h`u_o~.\c¢o?m′”

朱元璋仔细打量着朱雄英的表情。

从朱雄英的眉目当中,朱元璋看不到一丝一毫被点破了计划漏洞的羞惭和嘴硬。

有的,只是一种居高临下的……

鄙夷?

朱元璋自诩,自己一双虎目,识人用人还算有点心得。

朱雄英的这一番表情,绝对不是硬装出来的。

那就是。

自己的理解有误?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起。

心中不断的品味着这八个字。

却是始终不得要领。

但是要说让朱元璋如求学一般不耻下问。

看着面前这个和自己孙子一样年轻的小子,朱元璋实在是拉不下来这个脸。

只能再一次拉李景隆过来顶缸。

收到朱元璋的眼神之后,李景隆再不情愿,也只能出言问询:

“朱先生,恕咱愚钝,咱一个大老粗实在是听不懂您这弯弯绕。”

“您就给说的明白点。”

“咱爷俩在皇帝那边露了脸,如果再能升上一二官职,对咱们的大业也有所帮助不是?”

朱雄英洞若观火,知道李景隆这番话是替朱元璋问的。

也再不拿架子,笑着举起了两个手指:

“我说过了,以工代赈,是两难自解。?x-q^k-s¨w?.\c^o′m′”

“灾民生乱是一难,钱粮紧凑,又是一难。”

“让灾民有事可干,以防动乱。这一点朱老先生已然知晓。”

“但是第二点,朱老先生确实忘了,你刚才说的钱粮不够,可不仅仅是雇佣河工,赈济灾民的钱粮。”

“还有河南都司,整顿军备的钱粮。”

“什么意思?”

朱元璋眼睛一亮,虽然仍旧不得要领。

但是从朱雄英的话语中,他敏锐的看到了可以省钱的一条通天大道。

“让灾民去修河道。”

“让河南都司的兵丁,去种地。”

“此事可行?”

朱元璋隐隐看到了一丝曙光,但还是怀疑的问道。

朱雄英笑道:

“为什么不行。”

“早在三国时期,武侯便以军屯协助百姓种地,一时间蜀地军民鱼水。”

“又有隋唐之府兵制,平时为农,战时为兵。”

“军队种田,古有先例。”

“而今既然又要担心灾民作乱,又要整顿军备。防民如川。”

“不如安灾民之心,用灾民之力。”

“当灾民看到自家的田地,有军队帮忙耕种之时,心中有所牵挂,希望自然不会做乱。

“又在河道上管吃管住,就算有一二野心家想要裹挟民意,也无人跟随。”

“老百姓是最精明的。”

朱雄英端着茶杯,悠悠说道。

“要是洪武皇帝能够再狠一点,把自己的儿子也派到河堤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