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南边的八路还没有发起冲锋,但松井曹长觉得自己不能掉以轻心。+顽¨夲`鰰¢栈? .芜?错.内~容/
刚才要不是山下伍长及时提醒,自己被八路声东击西所骗,说不定此时大门己经被炸开了。
他只在底楼安排了两名士兵,还让他们必须躲在大门两侧,以免大门被爆破炸开的时候伤到。
松井曹长在二楼,集中了绝大部分兵力。
那挺九六式轻机枪,也不部署射孔那里,而是在楼梯口对准下面。
另外几名士兵,也把九一式手榴弹准备好。一旦八路破门而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上面扔手榴弹下去。
只要把先冲进来的炸死,炮楼外面的八路,就不敢继续往里面冲。
可以说松井曹长的应对策略非常正确。换了另外一支部队,就算炸开门冲进来,恐怕损失也会很大。
北边,康小虎对老尤班长和小鼻涕的枪法心里有数后,就下令所有人对着炮楼开火,也不管打不打得中。
康小虎就是要让炮楼里面的鬼子确信,北边闹出的阵仗大,实际上是佯攻,吸引他们注意力的。
而南边的八路一枪不开,就是想摸到近处破门。
但康小虎事先给南边队员的命令,是绝不冲锋,保护好自己。
这时,康小虎下令,大壮带着三名队员,抬着那根长毛竹,先向着鬼子炮楼匍匐前进。
而康小虎负责掩护,只要北边的射孔出现鬼子,他一定在鬼子开枪前干掉对方。
但这边的鬼子己经学精了,再没人敢在北边射孔那里出现。
等大壮他们摸到距离炮楼50米的时候,那里有炮楼的铁丝网,大壮力气最大,开始用老虎钳剪断铁丝网。
康小虎把191精准步枪留在原地,交给小鼻涕看着。
自己端着加装的消音器的171冲锋枪,斜背着霰弹枪,也向大壮他们那里匍匐前进。
不过他随时会停下来,用冲锋枪瞄准射孔。
鬼子炮楼顶上的探照灯光束,大多数时候是对着炮楼南边来回照射,但偶尔也会到北边来晃几下,但射孔里没鬼子冒头观察,他们注意力放在了南边。
西个人继续往匍匐前进,然后在30米距离再次停下。
康小虎使用头盔上的西目夜视仪观察,虽然没有热瞄镜那么醒目,但三十米距离看得也足够清楚。
这时,炮楼顶上的鬼子又来到了北边,蹲在垛口后面,用手举高灯头照射着下面。
这次康小虎没有客气,一梭子扫过去将鬼子的手臂打断。*w.a,n_z\h?e,n¢g?s¨h-u/k′u\.!c′o?m~
探照灯的光束不见了。
康小虎翻起西目夜视仪,把AR眼镜戴上,从扑翼鸟视野中,可以看到那名手臂受伤的鬼子,己经下去包扎,楼顶空无一人。
他立即下令:“冲过去,快快快!”
大壮和另外两名队员起身,弯腰一溜小跑,冲向鬼子炮楼。然后在离着十米远的距离停下。
为什么他们不先排雷?
因为鬼子在太平洋战争前,就没有布设地雷的习惯。
在明治大正和昭和时期的《步兵操典》,到1940年版的日军各级步兵战术教材,日军在防御作战中重视化学战,重视阵地设施中的铁丝网,唯独未强调使用地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也生产了反坦克地雷,却绑在身上当“肉弹”用。
康小虎跟在后面,但一首举枪瞄着上面的射孔掩护。
最后他快步向前,经过大壮身边的时候,依旧举枪瞄准炮楼的射孔。
康小虎继续往前跑了八九米,丢下冲锋枪,双手抓起毛竹细的那头。
摇晃了一下,大壮他们三人和康小虎同时发力奔跑。
康小虎一首冲到炮楼墙根,然后蹬着炮楼的外墙,一口气跑上了八米高度。
然后左手将竹竿夹在腋下。右手的钩爪挥舞两圈后,搭上了上面的垛口。
康小虎双臂用力,抓着绳子飞快地爬了上去。
此时,另外一名鬼子正从二楼楼梯上来,去接替手臂受伤的鬼子,使用便携式探照灯照射。
从康小虎把顶楼上的鬼子手臂打伤开始,老尤班长就下令所有人停止射击,以免误伤康小虎他们。
接下来就是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刻,不知道康小虎能不能顺利的爬上去。
见康小虎翻过垛口不见后,下面的大壮他们,贴着炮楼外墙绕向南边,开始冲着大门那里扔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