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先借一借,再省一省,先把酒楼建起来,这些花出去的银子就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回本。?z¨x?s^w\8_./c_o.m-
柳霄就在柳金枝计算的基础上算了一笔细账。
一阵劈里啪啦的算珠响动之后,柳霄面上露出一丝笑,点头道:“可行。”
柳金枝立即松了一口气,看向屋子里其他人。
杜卫哈哈一笑,道:“东家,你是知道我的,我读书不行,算术也不行,就只有一样好——跑得快,办事牢。东家打定主意后,只管告诉我怎样做就好了。”
月牙也道:“我还小,就记性还不错,阿姐若有要用上脑子的,就找我吧。”
说话时下巴点点,又傲又可爱。
柳金枝见全家都同意,高兴地搓搓手,道:“好,杜卫,去给我拿把锤子。”
大家都知道柳金枝要干什么了。
杜卫赶忙一路小跑,取了把锤子递给柳金枝。
柳金枝拿在手里头掂了掂,深吸了一口气。·s^o¢e.o\.?n^e^t/
她记得在现代时,她家庭条件并不算好,上小学一天只有两块钱零用,上午一块,下午一块,常常不够花。
但她很喜欢看书,特别是带了图片的厨艺书。
当时还不是喜欢做饭,而是单纯因为看里面的图片能解馋。
可是那种书特别贵,普通的书租出去一天是一毛、两毛钱,但那种书就是五毛钱起步。
书店老板说,办图书卡有优惠,但要五十块才能办一张卡。
为了满足这个心愿,她开始存零用钱。
每天的两块钱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全部攒起来放到小猪存钱罐里,谁也不许不动。
就这样日复一日,她攒了一个多月,才把小猪肚子塞满了。
还记得那是一年中秋,她也是像今天这样,拿一把锤子,蹲在地上,满怀期待地敲碎小猪存钱罐。
“啪——!”
记忆里的声音似乎与现实混合了。¢x¢n*s-p¢7^4¢8,.~c¢o·m/
小猪存钱罐与怀里的高粱酒坛子都碎了一地。
前者撒了一地的五毛、一块的毛票子,而后者是落了满屋子的铜子、银钱。
哗啦啦砸在地上的声音悦耳极了。
刹那间,平平无奇的小屋子都显出几分金碧辉煌。
柳霄、月牙和杜卫都被这场景震了一下。
杜卫下意识去关门,隔绝了满屋子的金光,呼气道:“我的老天爷啊,我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堆在一块儿。”
柳霄见过,是官家赏给他的银子。
但这不一样,这是他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
比起官家所赐,这堆银子散发出的华光好像更好看,更令人着迷。
柳金枝有着同样的想法。
她蹲在地上,缓缓捧起一把银子,道:“这就是咱们开酒楼的底气。”
尔后,柳金枝同样给每个人都分化了既定的任务,再把相应的银钱支给对方。
约定好两月之后,共同见证他们新酒楼的诞生!
*
两月之后,二月三,是立春。
辛弃疾诗云:“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好时光。
在所有人的帮助之下,柳氏小饭馆正式更名为“柳氏酒楼”,并在原地址拔地而起三层楼。
一楼大堂、二楼雅间、三楼包厢。
除此之外,人手也扩充了一倍有余。
所有人都很高兴。
特别是潘安玉,他最近做蛋糕做的不错,人多了,王忠勇嘴皮子又厉害,居然给他推销出去不少。
借着柳氏酒楼,他也有了点自己的名气。
喜得他继续埋头苦苦研发新甜品,当然,试吃员总是同一位——潘琅寰。
可潘琅寰实在受不了潘安玉奇葩的想法,就在柳氏酒楼开业这一天,假装自己忙着来给柳金枝帮忙,总算躲过一劫,坐在柳金枝旁边喘气。
柳金枝正指挥人把新桌椅运进大堂里去,见状,笑着问道:“潘大官人怎的如此狼狈?以往安玉见了你,酷似老鼠见猫,如今也有反过来的一天,哈哈哈。”
潘琅寰给自己倒了杯茶,喘气道:“我算是怕了他了,根本没有霄哥儿温柔体贴。”
柳金枝笑着摇头,扭过身来把潘琅寰拉起来,说:“去旁边坐着吧,这里灰尘大。”
潘琅寰摇摇头,嘀咕道:“不去不去,我说好是来帮忙的,才不走呢。”
说着,又指指柳金枝的额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