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事情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下午继续进行日讲,正常情况下每天进行,但是因为日讲己经持续挺长的了,也没什么可讲的,所以是上一休二。^2\8!墈+书?枉¨ .已`发?布^最/辛!蟑!結^
下午则由总理俞耀辉,和中军都督张家烈进行,总理讲了朝廷目前运行了逻辑和日后如何正常治理。
张家烈则详细叙述了大明目前的军事构架,五军都督府负责战时指挥,军民纠纷,兵部则负责后勤,征兵,训练等事务。
同时大明执行募兵制和屯兵制,如京营就是募兵,还有一些地方上的机动部队。
而屯兵则大量分布在边疆地区,如西域、高原、辽东等地,甚至在安南地区也在不断扩张地盘,用一个个卫所为国家开拓疆土。
就这样过了十几日。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朱靖煊在乾清宫批阅奏折,冯玉立在一旁。
“陛下,首辅拓大人,总理俞大人说有大事要汇报陛下。”在朱靖煊正认真看奏折时,一个小宦官突然上前汇报。
“让他们快快进来。”朱靖煊听到两人一起来,就明白确实有大事了。
“陛下,黄河多处决堤,情况万分危急。”进来的两人连礼都不行就大声说道。·秒_彰¢踕.小^税_蛧` `已.发^布¢罪′薪.漳*劫¢
朱靖煊闻言一惊,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明北方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处于动荡之中。
处理稍有不当,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莫过于民变。
“现在黄河什么情况?范围有多大?”
“回陛下,这次灾害主要集中在河南黄河段,由于前段时间长时间阴雨,再加上地上河,导致黄河多处决堤,造成了洪水泛滥。”
朱靖煊想了一会,意识到这是接触军队的一个方法,对一旁的人说:“去叫玄钰,张家烈,李和明,孙成,以及左都御史史秉义他们几个快点过来。”
说完后,朱靖煊看向两人,说道:“两位爱卿,可有处理办法。”
拓明衍和俞耀辉对视一眼,说道:“回陛下,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我大明有丰富的经验,无非就是派遣治河官率人修筑堤坝,以经以及让河道总督去赈灾,再加上减免赋税。”
“好,就按照这个方案做,还有朕还想派遣军队前往灾区救灾,以最大努力去救济灾民,同时军队还可以稳定灾区的秩序,帮助灾区重建。”
两人对视了一眼,拓明衍说道:“陛下圣明,但是要严格把控军队纪律和人数。+天?禧?晓?说*枉\ ·追·罪/辛?漳?节′”
“这是自然。”
说着,刚才叫的几人来到了乾清宫,几人一同俯首行礼。
“平身平身,孙成,朕问你,腾骧西卫整训地如何了,现在是否具备出征的能力?”
孙成听到这话瞬间一惊,什么意思?要打仗了?哪儿打?我怎么不知道?
在不知所措中,孙成说道:“启禀陛下,在经过十几天的整训过后,己经初现成效了,不敢说战必胜,但绝地不怕上战场。”
朱靖煊露出了笑容,说道:“好,现在在河南爆发了洪灾,这就是腾骧卫整训后的第一仗,朕命令立刻派遣军队前往灾区救灾。”
听到这话,孙成松了一口气,吓死我了,还以为哪儿打仗了,原来是救灾,孙成坚定地说:“臣遵旨。”
“另外,锦衣卫也要选出精锐,去灾区监督赈灾状况,防止有人借机生事,贪污赈灾物资,谁敢伸手,就剁了他。”
听到皇帝这杀气腾腾的话,下面的人都不自觉地起了鸡皮疙瘩,这是人在听到死亡威胁时的一种反应。
李和明打了一个激灵,作为一个读书人,听到这话还是有一点不适应,连忙说:“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然后朱靖煊看向了中军都督张家烈,说道:“京营是否有能力救灾?”
张家烈知道是在问他,俯首慷慨激昂地说:“陛下,二十万京营将士时刻准备为国献身。”
“好,但是现在用不了二十万。这样吧,腾骧卫选派一万精锐,京营派出西万人,合计五万人,前往灾区救灾。锦衣卫少一点,派三千人,负责监管,要将所见所闻汇报上来,朕要时刻知道灾情。”
“臣遵旨。”几人轰然允诺。
对于领军人选,朱靖煊犯了难,因为他不知道谁值得托付,于是向玄钰询问,“玄爱卿,不知有什么人可以担此大任?”
“回陛下,臣以为宁都侯赵昭合适,其人不仅领过兵,而且还是进士出身,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