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的是,陛下当政,就己经是大明的新气象了。_k!a!n`s,h_u+a?p.p?.¨n`e?t?”冯晓东跟在朱靖煊的身后,拍着皇帝的马屁。
朱靖煊斜眼看了一下冯晓东,淡淡的说:“冯院长啊,你怎么学会拍马屁了?朕记得刚见你的时候,你可是很正常的,还没有这么多话呢。”
冯晓东搓了搓手,一脸谄媚地笑:“陛下,这不是有点事吗。”
朱靖煊饶有兴趣地看着冯晓东,问道:“给朕说说,看看是个什么事。”
“陛下是这样的,目前科研院的博士并不都是从科举进来的,很多都是博士们在自己周围发掘,然后推荐进入,还有是自己来科研院考博士的,虽然这样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依旧不成体系,导致科研院没有稳定的人才来源。
甚至有一段时间,科研院总共就七八个博士,虽然那是很久之前的,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
朱靖煊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朕记得学堂里面是教授数学、金学(化学)、物理的,而且结合了中国和泰西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己经相对成熟了,具备体系性、科学性,难度、深度也还可以,怎么能说没有一个成体系的培养路径呢?
我们只要发掘出在这些地方有天赋的人不就行了?而且朕看科研院是人才济济啊,研究什么的都有,你的请求从何而来啊?”
冯晓东赶紧解释道:“陛下,学堂里教授的知识虽好,但多是基础。^7^6′k·a.n·s^h_u_.¢c_o?m¢科研院要进行的研究复杂且前沿,需更高层次的专业培育。
如今靠博士们自行发掘人才,随机性太大,自己报考科研院博士更加不稳定了,难以保证稳定且高质量的人才输送。而且,不同博士发掘的人才所学方向分散,缺乏统一规划,不利于科研院形成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团队。”
朱靖煊听后,摸着下巴思索片刻,“你说得也有道理。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建立这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
冯晓东眼睛一亮,“陛下,可在现有学堂基础上,设立专门的科研学府,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从基础到高深,逐步培养科研人才。同时,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措施,吸引学子投身科研。如此,科研院便有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补充。”
朱靖煊笑着指着冯晓东,说道:“你是看见政务学院和军事学院了吧,然后眼红了。”
冯晓东正色道:“陛下,话可不能这么说,这都是为了大明啊。”
随后谄媚地说:“陛下,您看这个主意怎么样?”
朱靖煊笑着微微点头,“你都做到了这个份上了,朕还能不同意?而且朕想了想,你说的很好!朕应该早就想到的。?d+i!n¢g·d*i′a?n^t¢x′t\.′c!o!m-嗯,你回去写个详细的方案呈上来,朕和内阁好好商量一下,规划一下拨款划地。”
冯晓东连忙领命,笑得合不上嘴。
“还请陛下为学院命名!”冯晓东正色行礼,躬身说道。
朱靖煊手在身上摩挲着,沉吟片刻,手往上一指,笑着说道:“唉!朕想到了,就叫大明科学院,简称明科院,如何?”
“陛下英明!”
“哈哈哈。”
朱靖煊大笑着走出科研院的大门。
冯晓东看着陛下的背影,满眼欢喜,嘴上笑就没收回去过,“哎呀,咱啥时候遇到过这么重视科研的陛下啊,在陛下的朝中做官,真是三生有幸啊。”
一旁的一名博士忍不住上前,“院长,回来吧,陛下都没影了,还看啥呀。”
冯晓东瞪了这名博士一眼,没好气地说:“你懂什么?这是忠诚,懂不懂?”
博士抿着嘴摇头,转身离开。
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博士对着一尊神像拜了三拜,嘴里嘟囔道:“这才是忠诚。”
随后开始自己的研究,而神像前的牌位上写着:大明鸿拓仁皇帝陛下 万岁万万岁 圣德牌位
“鸿拓”是年号,“仁皇帝”是皇帝尊号,彰显仁德。
像这样的人不算少,但也不多,只有某些特定的人群会去给一个实际执政一年不到的皇帝立生祠,比如这个感觉受到巨大恩德的博士,但就那么几个。
还有在蒙古战争中活下来的人,他们感恩皇帝陛下派遣天兵拯救他们于水火,因此立下生祠,日夜祭拜。
走在大街上,朱靖煊西处张望,看着人间的烟火,“一出宫,我都感觉心情舒畅了。”
听到陛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