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大典的结束并不是告一段落,恰恰相反,大典的结束之后产生的影响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5/2.m+i¨a*n?h?u^a+t^a+n_g·.\c¨o-m/
所有的报刊全是启明大典的盛况,从京城出发,关于大典的讨论不断向着西周蔓延,从杭州、南京、松江到昆明、西安、兰州,再到吕宋、南洋、天竺。
所有地方的人都在讨论着启明大典,以及大明皇帝所发的求贤令,到处都有科学家、学子、医官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京师的道路,誓要闯出一番事业。
在吕宋,由总督带头,联合所有官员,各大商会,以及学院、报刊,联名向朝廷上表关于吕宋成为大明行省的请求,即《吕宋请立行省书》,要求朝廷充分考虑吕宋百姓的集体意愿,即刻启动吕宋改制进程。
收到吕宋上表的第一时间,朱靖煊就进行批示,表示为了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朝廷将立刻开始吕宋改制的进程。
并且下旨,命令吕宋设省筹备小组,立刻开赴吕宋,同吕宋总督以及吕宋百姓共同进行吕宋改制,绝不能让心向大明的有志之士感到寒心。
此旨一出,天下响动,所有人都明白,孤悬海外的各地总督府将在不远的未来逐渐成为大明帝国的各个行省。
而在泰西,第一份报道被商队带到伦敦,瞬间引发轩然大波,本来亚当·斯密获得承运奖就得到了全泰西的关注。
现在关于启明大典的报道来了,当人们看到近万人参加,而且参会地点还是皇宫的时候,舆论瞬间被引燃。?墈,书.君· !耕*新/醉-哙\
而随着其他报道抵达泰西各地,几乎全欧洲的报社都开始刊登这些报道了。
这些报道的全篇都在描述着大典的盛况,以及皇宫的宏伟,这让看到的人都对其产生向往。
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都暗自嘀咕为什么是亚当·斯密得到了承运奖,难道是他在东方有关系?
这也不能啊,那为什么不是我?
要不要去大明一趟,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说不定自己也能得到大明皇帝的赏识呢?
在大明热之下,很多在欧洲进行大游学的人都将大明作为自己的其中一站,希望可以看到真正的文明是什么样子。
就在全世界沉浸在启明大典的余韵的时候,在大明的山东却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荣成孔氏诺荣,欺压百姓、抢占田亩、草菅人命、无法无天,逼迫百姓以身侍畜,毫无仁心道德,为家畜立碑建墓,罔顾天理人伦,迫害邻乡老者,践踏公序良俗,依大明律,数罪并罚,抄家灭族,钦此!”
红袍太监大声宣读着圣旨,在他的前方,跪着数百名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他们都是孔诺荣的族人,是数一数二的乡绅豪右,可现在却如同待宰的羔羊一样,面如死灰。?白!马¨书/院^ ′庚′鑫~醉.全^
大太监合上圣旨,缓缓地说道:“孔诺荣,还不领旨谢恩?陛下给你一个痛快,这可是恩典呐,你可不要不知好歹!”
大太监说到最后,话里面满是杀气,威胁之意都快溢出来了。
孔诺荣浑身颤抖,嘴巴微张,一口气堵在喉咙,说不出话来,随后用劲去掐自己大腿,这才声若蚊蝇地念出:“谢陛下。”
大太监没有过多纠缠,他用手一挥,一旁的军士就把这些人全部带下去了。
一旁的刑部钦差看到事情结束了,这才走到大太监跟前,大太监看到钦差过来,露出笑容作揖,钦差同样回礼。
“张公公,一路奔波辛苦了,您应该是一刻不停吧,我们的奏疏刚送到京师,您就带着陛下的旨意来了。”
张公公双手放在身前,把圣旨交给钦差,带着疲惫说道:“不辛苦,都是为陛下效力,再说了,相比于我,你们才是辛苦了,想必不好处理吧?衍圣公有没有出面啊?”
钦差接过圣旨,交给自己身后的一名官员,向前伸手,意思是让大太监进屋,张公公同样伸手谦让。
“我们来到荣成县之后,并没有衍圣公的出现,可以说很顺利就查清了事情的经过。”
两人走进房间,一旁的官员给两人奉上茶水。
张公公抿了一口,赞叹道:“好茶!”
“既然张公公喜欢,那走的时候就带几包,回去用来润嘴也是极好的。”
张公公微笑着,没有接话,反而话锋一转,问道:“荣成县的情况如何?”
钦差叹了口气,满脸沉重地说道:“很不好,整个荣成县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