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一生小说网 > 重生摩根金融帝国 > 第15章 收购谈判与扩张计划

第15章 收购谈判与扩张计划

计收购道琼斯公司的金额是多少?”

“突然问这个吗?

预计收购金额最低13万美元,最高30万美元。

我们计划投入约20万美元用于扩张《华尔街日报》。”

“好,那这意味着对冲基金现在有50万美元的闲置资金。”

50万美元足够了。

“我想大规模招聘。

就算收购纽约的报社,也无法获得杜鲁门想要数量的记者,而且人力成本还高。

再说了,记者们的性子,你懂的吧?

唉,杜鲁门可不想运营《华尔街日报》的时候,被记者们牵着鼻子走。”

“把剩下的50万美元都投入到实习记者招聘中。”

詹姆斯一脸严肃地摸着下巴。

“用50万美元大规模招聘吗?

确实,美国东北部实习记者数量多,人力成本也低。

雇佣和解雇也更加灵活。

毕竟是名校学生的人脉,作为牛津大学毕业的我可以保证其质量。”

“而且我打算在招聘启事里不设专业限制。”

“啊?”

见詹姆斯惊讶,杜鲁门解释道:

“不限制经济、管理、理工科、人文等专业,所有专业都可以。

《华尔街日报》要确立经济类报纸的地位,

就必须在经济领域拥有压倒性的信息优势。”

“信息优势……您是想要专业知识。”

“对,毕竟内行才能看出门道。

有多少信息是只有经济学专业学生才能看到的。

普通记者能像会计专业学生那样分析财务资料吗?

就当给大学生们赚点零花钱了。”

杜鲁门想到了YouTube。

YouTube出现后,那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们纷纷崭露头角,

通过视频流媒体分享大量普通记者无法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亿人观看,这些行走的企业级YouTube博主都赚得盆满钵满。

道理是相似的。

如果他们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我们对冲基金就能通过这些信息获取巨额利润。

然后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佣金,分给提供信息的实习记者作为激励。

“当然,只有提供高质量信息时才支付激励,

但只要干得好,说不定大学西年的学费都能赚出来。”

可行吗?

对于运作大规模资金的行动主义对冲基金来说,是可行的。

比如对中国瑞幸咖啡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卖空获利的浑水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洗劫阿根廷的埃利奥特基金和搞垮英格兰银行的量子基金,也是基于信息获取财富。

信息就是金钱。

“更何况我还有未来的知识。值得一试。”

《华尔街日报》是经济类报纸。

在21世纪,中国人投资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时,

通过YouTube就能成为半专业人士,自如地进行股票投资。

19世纪其实也一样,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信息至关重要。

如果《华尔街日报》能输出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端信息,

普通投资者就能轻松进入纽约股市。

1. 通过《华尔街日报》传递股票投资所需信息。

2. 公开信息增多,普通投资者能轻松投资纽约股市。

3. 纽约股票市场扩大。

4. 对冲基金获得更多利润。

5. 进而通过《华尔街日报》传递更高质量的信息。

杜鲁门想要建立这样的良性循环系统。

当然,真正高端的信息和企业机密,只会在《华尔街日报》内部保管。

毕竟我们也要生存。查尔斯·道肯定也会赞成吧?

“正好这个时期美国实习记者的月薪在25美元以下,

给他们最高两倍年薪的激励条件,应该足够大学生们赚点零花钱了。”

美国名校的学费高得离谱,

所以很多大学生为了赚学费会去当实习记者。

如果能在《华尔街日报》赚零花钱,

他们说不定未来还会成为《华尔街日报》的订阅用户。

还能留下好印象,顺便营造舆论。

用高质量人才进行渗透战术?杜鲁门都迫不及待了。

杜鲁门拿起可乐瓶。

“詹姆斯,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